vso 发表于 2013-7-2 23:11:37

VSO海外志愿者经历分享 刘洁:尼日利亚的中国志愿者


刘洁,黑龙江人,英国海外志愿服务社(VSO)派遣出国的第一批中国籍志愿者,2011-2012年在尼日利亚北部卡杜纳市一家当地公益机构SHED(Support Health and Education Development)志愿服务一年。以下是她在尼日利亚的志愿服务故事。2010年无意中看到VSO开始从中国招募海外志愿者,还记得当时的心跳突然快了几拍。当时我在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工作,一直以来,希望自己能为受艾滋病影响的人们多做些什么。 简历筛选、电话面试、受邀参加VSO评估日……整个过程不可思议地顺利。之后等待岗位匹配倒是有些漫长,到了2011年初,终于准备开始为期一年的非洲之行了。其间VSO帮助我进行了一系列出国前的准备,如注射疫苗、往返机票、国际紧急医疗保险, 使我在出发前的经济压力减小了很多。 也许是兴奋过了头,也许是出发前要准备的事情太多,经过浑浑噩噩的一个月,等反应过来,已经是3月7日,人已经到了尼日利亚的机场了。 我前往的卡杜纳市位于尼日利亚北部,以伊斯兰文化为主。我工作的SHED 是一家当地NGO,主要支持受艾滋病影响的女性和儿童。作为机构中唯一的中国籍志愿者,我在那里体验着每天都不一样的精彩。

图片版权归VSO所有。

图片版权归VSO所有。



卡杜纳市的“摩托车女皇”在SHED,支持艾滋病项目是我的主要工作。在这个风景壮美的国度,艾滋病已经成为横亘不去的阴影。尼日利亚有高达70万青少年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而缺乏基本的预防知识是艾滋病泛滥的重要原因。 我们项目的设计是从所服务的三个主要社区各选取10名志愿者,提供艾滋病防治培训,然后由这些志愿者主导,在社区中开展相关的艾滋病防治服务工作,同时志愿者也可以将社区的最紧急需求及时反馈给我们。卡杜纳以穆斯林社区为主,女性大多都留在家中,很少有机会走出门来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所以在选择志愿者时,我们特别鼓励女性志愿者的参与,基本保证了每个社区都有三到四名女性志愿者骨干。这样,在志愿者走访的过程中,就可以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带给很少有机会走出家门的女孩和年轻母亲。通过这个项目,我们组织了8期培训,一共培训了24名志愿者,同时支持这些志愿者定期在社区开展不同主题的活动。这些志愿者对各自所在地区的行政官(当地实行土皇制)进行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倡导,并得到了他们不同程度的支持,分别开展了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安全套派发、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反歧视等活动。同时在三个社区进行了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摸查,对所有受到艾滋病影响的儿童进行登记注册。经过三个月,我们共走访了1200余名儿童,并从中选出了500名特困儿童,资助其继续读书。说来有趣,在开展项目的过程中,我还干了两件在当地不常见的事情,得到了一个我最引以为豪的称号——“摩托车女皇”。我所在的小城没有公共交通工具,所有的出行全部要靠摩的。考虑到安全,我请当地朋友帮忙买台二手自行车。很是奇怪,当地到处都是摩托车,但很少有自行车,而且价钱奇高。折腾了一周,终于花了约500元人民币买到了一台二手女车,还是国产的,凤凰牌!就这样,我开始了骑车上下班的生活。短短的几天里,城里的大部分人就都认识我了,因为我是唯一在这里骑自行车的“老外”,还是女人(这个小城以穆斯林为主,女性是不允许在外抛头露面的)。下班还好,下坡,而且夕阳西下,不是很热,沿路还能惬意地买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但每天的上班路是个大挑战,不仅是上坡,而且要顶着太阳骑50分钟。我的体力实在是没法挑战每天40度以上的高温,不得已,仅仅实施了两周的自行车计划就放弃了。为了方便出行,我开始考虑摩托车计划,但这个计划被所有当地朋友否决了,当地就没有一个女性骑过摩托车。那就从我开始吧!办公室的老板是一个严格的穆斯林女性,同时出于安全的考虑,她坚决不同意我这个想法。经过多次商量,她终于同意由她弟弟帮忙买一辆二手摩托车。就这样,我们开始在小城里所有的摩托车店寻寻觅觅。最后,终于找到了一台约人民币2500元的女士小摩托。很快我又成为了当地唯一一个骑摩托车的女性。每天骑车在路上,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的当地人,都主动和我打招呼,也有远远就大声叫嚷“女人,快闪开”的摩的司机。SHED在当地几个贫困社区都开展工作。之前去社区,都是办公室找车送我们过去,时间和经济成本都很高。在熟悉当地的交通后,我开始尝试着自己骑摩托车去社区。当地仅有几条街有路牌,而我所服务的社区完全没有任何标识,于是就拿着当地朋友帮忙手绘的地图,一个人骑了一个小时的摩托车,自己找到了一个极其偏远的小学。当我满头尘土出现在项目团队和那些受项目支持的小朋友面前时,他们送给了我一个外号,“the queen of bike”!

图片版权归VSO所有。


难民营的Big Smile2011年4月总统大选之后,尼日利亚北部地区遭受了一次暴乱,不管是穆斯林还是基督教社区都受到暴徒的洗劫。随后,卡杜纳市建起了难民营,安置无家可归的难民。在暴乱后第一个月,小小的难民营竟容纳了3000余人。第一次和同事们走访难民营之前,我想象着会看到怎样的惨状。可真正到达之后,看到最多的竟然是笑脸,树荫下嬉戏的孩子们的笑脸,忙着为营地生火做饭女人的笑脸,抬水男人的笑脸,清扫营地志愿者们的笑脸……我和办公室的同事们,带着孩子们做起游戏,都是最简单的游戏,老鹰抓小鸡、跳绳、跳格子……那个下午,我一直无法相信,自己是在难民营,是和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大部分亲人、失去了家的孩子们在一起。而之后的每次拜访,也都能随时看到孩子们的大大的笑脸。我所在的办公室和当地红十字会一起培训了一批难民营中的志愿者,指导他们在营地开展流行病预防的宣传,以及组织每天下午的游戏时间。在随后一个支持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入学的项目中,我和当地的志愿者一起走访了大部分贫困社区,特别是走访了极度贫困的家庭。看着空荡荡的屋子,衣着破烂的孩子们,我的心开始沉重起来,可当和孩子聊天时,他们时不时的笑声,让你觉得生活还是美好的。

图片版权归VSO所有。


四处筹钱回国办图片展在这个安静的小城生活久了,慢慢就把这里的几十个中国人都认识了。闲聊中,大家提到想为当地做些事情,但又不知如何做。突然间,我冒出了回国办图片展的想法:让更多的人了解尼日利亚,让更多的人看到孩子们的笑脸——不知不觉,一张张的笑脸已经成为尼日利亚刻在我心中的印记。计划在慢慢完善着: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的时候,我们将与北京的几家NGO一同举办“中尼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图片展”。同时我还想把SHED的负责人Aisha邀请到国内,进行中尼两国NGO发展的交流。想法定下来了,那就开始筹钱实施活动吧。很快,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北京办公室承诺承担举办图片展的费用。可紧接着近3000美元、两人往返北京——尼日利亚的机票款成了最大的难题。不论是Aisha、还是我都没有能力来承担这笔支出,于是我开始到处“骚扰”认识的朋友来帮忙。最先,我找到了中国驻尼使馆。他们已经没有今年的活动预算了,但使馆人员建议我联系在尼中资企业,还給了我一份名单。于是我就一家家单位去跑。为了省交通费,大部分时候我是在40度的高温下一家家步行过去的。多数企业都不理解我的做法,也不打算支持。有些机构虽然理解,但没有预算来支持。这个过程很无奈,希望总是不停地出现,又突然地破灭。就在我已经打算放弃的时候,走访的最后一家企业很痛快地答应了支持我们两个人往返机票!一个看似不现实的想法就要实现了!北京的合作伙伴已经把场地、图片整理等工作落实,就等着我和Aisha一起回去印刷图片了。就在这紧要关头,Aisha的签证又出了问题。为了争取她能在12月1日前到北京,我又一次次前往中国使馆,向使馆官员介绍我们在社区的工作、介绍我们即将在北京举行的图片展。几次反复,终于,Aisha的签证顺利拿到了。2011年12月9日,图片展如期举行,有60多人来参观。接下来的几天,我陪着Aisha访问了北京在艾滋病领域的NGO。Aisha学到了一些新的管理方法,同时也分享了尼日利亚的在政策倡导方面的经验。虽然寒冷的北京冬天让她无法适应,但她后来和我讲“中国人和尼日利亚的天气一样热!”通过图片展,我们一共为那些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筹得1600美金。我们也得到媒体的关注,有多家平面媒体报到了这次活动,CCTV海外部也做了一次专访来介绍VSO志愿者的生活(视频)。同时,我们也得到了尼日利亚驻华使馆的支持,大使不仅給我们的活动捐了款,还承诺以后将支持相关的活动。转眼就到了2012年4月,短短一年的志愿服务结束了。回到本应熟悉的北京,却时时都有陌生感。有时想起在非洲的生活,会有那么几秒钟不能呼吸。我想我还要回到非洲。

以上图片版权归VSO所有。
VSO英国志愿者服务社网址:http://vso-cn.org
源文出处:http://gongyi.qq.com/zt2013/gystory12/index.ht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VSO海外志愿者经历分享 刘洁:尼日利亚的中国志愿者